Gourmet cooking classes (93)
一張圖看懂2020台灣「餐飲外送平台」產業版圖 未來流通研究所 商業情報資訊站
家樂福說,因主體為量販規模,企業主可依店內有販售的各類商品作為基本參考,再由下單的店端討論後配套出理想的派對美食。 整整一面的專欄報導,淺談深出的讓讀者漫步在提克斯國際的料理藝術畫廊中,享受每一道美食的薰陶。 團隊一直以來堅持以天然食材呈現出最健康的創意及美味,絕不添加化學用劑,使得每一道料理方能顯現出最原始的顏色及味道,也正因為如此,對每一個製作環節的嚴謹及矜持,活動主及消費者皆有目共睹,值得信賴。
今年因疫情常態化,加上國旅補助,累計1-10月餐館及飲料店營業額皆回復至疫情前同期水準;惟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因航空載客數尚未全部恢復,仍較2019年同期減少30.3%。 台灣外送產業雖然迎來爆發性成長,但同時我們也觀測到外送平台每單消費金額持續降低,對於由餐廳、平台以及外送員共同支撐起的產業生態圈形成嚴峻挑戰。
在市場近趨飽和的紅海競爭態勢下,提升服務品質、加強客戶體驗,以及強化制度化、系統化、標準化管理,已成為台灣連鎖餐飲品牌首要的營運主要策略,力求先確立商業模式穩固再逐步展店,若市場反應不佳亦可減少損失,大量展店已非首要目標。 同時,疫情亦使餐飲業改變經營發展策略,出現外送外賣比重提升加強數位化布局、展店形式再度轉變等3大趨勢。 首先,因應外食需求提升,餐飲業者近年來以提高外送獲宅配服務比例,又以餐館及飲料店最明顯,自2018年的40.1%升至53.8%。 在今年受疫情影響最嚴重時期,主要經營來店用餐的休閒服務餐廳(Casual Service Restaurant,CSR),紛紛推出便當或可外帶餐點、強化外送服務,以因應來客數減少衝擊。 據經濟部商業司調查,台灣連鎖加盟業導入的新科技,以行動電商達46.7%最高、虛實整合約25.1%、行動支付約14.1%。 而餐飲業者亦因應「宅經濟」趨勢及零售業全通路化(Omni-channel)來臨,紛紛將休閒服務餐廳內的人氣餐點商品化、推出冷凍及常溫產品,並積極開發多通路上架銷售,藉此拓展館外銷售通路,盼進一步強化布局觸角、降低營運風險。 然而,隨著外送服務蓬勃發展,加上百貨商場店抽成壓力較高、營業時間受限等因素,過往因租金及人流等考量而一度式微的街邊店,再度成為餐飲業者考量的展店方式。
根據過去5年的統計資料可發現,我國餐飲業之受僱員工人數在近5年逐年增長(詳見圖1),從104年的35.1萬人增加至108年的41.2萬人,其中107年首度突破40萬人,年均成長率為4.11%。 餐飲業為滿足人們的生理機能之基本需求而形成之產業,具低進入門檻、高勞力密集及產品或服務易於模仿之特性,又因其低技術門檻及低營運成本,故產業內經營者眾多,屬高度競爭產業。 另外,部分業者則選擇延伸既有服務,與零售通路結合打開新的市場,例如華航旗下「華膳空廚」與家樂福合作,將原本的飛機餐開發為冷凍調理包型式,進軍零售通路;連鎖速食業者「頂呱呱」則將熱銷產品「紅茶雪泥」,轉換成冰品型式,於全家便利商店限定販售。 根據過去5年的統計資料可發現,我國餐飲業之受僱員工人數在106年至108年呈現成長現象(詳見圖1),近兩年因受COVID-19疫情衝擊,109年首度出現負成長,109年及110年受僱員工人數大幅下降至39萬人左右。 外燴 受疫情衝擊,國門不開、商務旅遊市幾近「歸零」,客房數逾850間的全台最大量體國際觀光飯店台北君悅酒店,2022年全力「接地氣,拚轉型」,為提高住房率並衝高客房平均收益,客房行銷將分眾包裝、精準行銷拚國旅,力拚全年住房率達六成;餐飲則主攻全客製化五星外燴與外帶與伴手禮市場,目標業績成長三成。 大成在台灣、中國大陸各地均已建立白肉雞、土雞從種雞孵化、契約飼養、飼養輔導、自動化電宰廠與加工廠的垂直整合經營體系,讓消費者享受到更完整安心的雞肉產品,並開始從事肉鴨領域的上下游整合。 例如日本本土最大外送平台「出前館」2020財年的決算報告顯示,由於配送勞動成本及管銷費用於短時間內衝高,導致雖然年營收大幅成長54.6%至103億日圓的新高,但營業利益卻由前一年虧損3,900萬日元暴增至26億日元,顯示整體產業鏈利潤池的合理分潤機制仍是橫亙於前的重要課題。
一、國外經濟 雖部分國家第三季經濟數據優於預期,惟在全球續處通膨、升息、疫情及俄烏戰爭影響下,經濟成長力道仍弛緩,IHS Markit 11月15日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2.9%,較上月微調0.1個百分點。 二、國內經濟 受全球經貿成長力道趨緩影響,我國10月出口及製造業生產指數分別年減0.5%、3.4%。 五十多年前大成便進入台灣麵粉製造領域,鐵人及長城兩大品牌始終是台灣食品業最信賴的優質麵粉。 現整合中、日、台優勢成立大成良友食品公司,擁有上海及天津兩座基地,並設立麵粉製作研發中心與訓練教室。 大成所生產的各式農畜漁產品,除供應超市及大型連鎖餐飲外,並在台灣以安心巧廚及大陸姐妹廚房直接販售,近年來也積極開發線上購物,而我們完善的追溯機制,使消費者可運用手機、電腦查詢產品所有生產過程,安心享受新鮮的美味。 其中一項較可行的產業發展路徑為以雲端餐廳結合外送平台的模式,藉由降低店面租金、外場薪資與食材分別採購費用換取較大的獲利空間。
根據經濟部108年所做的餐飲業經營實況調查結果顯示,餐飲業者目前所面臨的困難包括「人事成本過高」、「人員流動率高」及「食材成本波動大」,顯示餐飲業者如何管控成本及避免人員流失為經營的重要關鍵。 近年基本工資逐年調漲,增加餐飲業者的經營壓力;而餐飲業屬高勞力密集型、低技術門檻之產業,難以避免人員流失之問題;另受原物料價格波動影響,導致食材成本上揚,因此如何做好內部成本控制,減少經營壓力,為餐飲業者須面對之課題。 2.我國零售及餐飲業營收近年走勢: 零售業:在2020及2021年雖有部分時間點受疫情衝擊,致營收下滑,惟在網路銷售持續成長,加上政府祭出相關振興及補助措施下,帶動2020及2021全年營收均已回到疫情前規模,今年1-10月已明顯超越前三年同期水準。 若從各小類觀察,除少數偏向觀光類型產業如「家用器具及用品零售業」、「其他綜合商品零售業」、「其他專賣零售業」,尚未回到疫情前水準外,其餘各業均已回到疫情前規模。 疫情改變國際觀光飯店市場結構與生態,內需市場成為業者「唯一救贖」,因應市場改變,台北君悅酒店總經理陳隆慶表示,台北君悅今年將整合館內餐飲、住房、宴會與信義區地利優勢,並爭取更多異業結盟、跨界合作機會,持續推出刺激國旅消費市場的方案,全力滿足國人需求。 除了直接參戰的業者外,另一項不容忽視的注目點在於藉由直接投資、部分持股或是策略合作等方式間接參與的跨業別大型集團。
此外,為尋求新的成長動能,大型連鎖品牌積極布局東南亞及歐美等餐飲市場版圖,亦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面對國內餐飲產業劇烈的競爭強度,若能解決國內餐飲業所面臨之瓶頸,洞悉國際情勢,拓展全球市場,將能創造龐大的商機。 實體通路業者加速數位轉型:零售業者自疫情爆發以來紛紛積極自建或加入網路購物服務平台,截至今年第3季布局線上銷售管道之家數占比達49.5%,較2019年第4季上升10.9個百分點。 網路銷售額持續攀升,占整體零售業營業額比重由2020年第1季9.2%升至2022年第2季12.4%,第3季因消費者重返實體店購物,拉高實體門市營收規模,雖網路銷售持續成長,但占營收比重降為10.8%。 疫情亦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經營型態雲端化成為趨勢,餐飲業者也為此嘗試發展新型態的經營模式,將經營觸角延伸至線上。
因此,引進熊貓嚴選代表foodpanda在台不僅將資源集中在最後一哩配送服務上,更進一步拓展至更前端的倉儲管理與基礎設施佈建。 以這樣的配送能量、用戶網絡及消費數據為基礎,foodpanda於2020年宣布將轉型為一站式「快商務」即時外送平台,並推出「pandago」純物流品牌,為非透過平台進行交易的門店提供短鏈配送服務,切入last mile第三方配送市場。 2012年foodpanda進入台灣、2016年Uber Eats宣布登台,台灣餐飲外送市場開始逐步增溫。 目前台灣外送平台產業已形成兩大外資龍頭對抗、本土新創湧入、以及專業第三方物流、不動產服務、資訊系統、電商平台異業跨足的豐富產業生態。 除了國內消費者外,臺灣美食享譽國際,根據108年交通部觀光局「來臺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報告」指出,近年來吸引觀光客來臺旅遊之主要因素為美食或特色小吃,顯示美食觀光的發展亦為臺灣餐飲業家數及營收成長的影響因素之一。
台灣房價居高不下,對於年輕人來說買房大不易,其中高雄去年受到台積電設廠效應帶動,房價明顯上漲,近日有網友在PTT發文指出,高雄新落成的大樓要價1500萬,透天厝房價更扯,他感嘆如今在高雄年薪百萬也買不起新房,引發其他網友熱烈討論。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先前則分析台灣年輕人買不起房的關鍵,強調台灣經濟失去了明確的發展方向,新加坡多數人是想結婚就買房,台灣則可能是買房了才敢結婚。 華為遭美國強力制裁,業務收入受到嚴重打擊,但近年成功靠著專利費增加收入,包括半導體技術,專家分析指出,若是像極紫外光曝光機(EUV)這樣複雜的技術中,在其中之一的環節取得研發進展並不難,但如果是想發展成大規模的商業系統,就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金融業股利發放再傳「新利空」,各大金控、銀行即將進入召開董事會決定今年股利發放決定水準的高峰期,但據指出,今年金融業想發股利,不論股票或現金股利「均沒有那麼簡單」,因為2022年金融業的股債投資幾乎已導致淨值全面大減損,引起金管會警戒。